苏州府吴江人,迁宜兴,老于南京,初名策,字公临,更名后,改字羡长。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世贞,世贞为之延誉,由是得名。有《唐类函》、《类苑琼英》、《诗隽类函》、《翏翏集》。 ...
俞安期。 苏州府吴江人,迁宜兴,老于南京,初名策,字公临,更名后,改字羡长。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世贞,世贞为之延誉,由是得名。有《唐类函》、《类苑琼英》、《诗隽类函》、《翏翏集》。
字奕山,号菣园,王巷人。嘉庆进士,选授四川成都府新繁县知县,颇得民心。著有匏村集、姑熟游草、金台剩稿、蔗香诗草及无心居士诗草等。 ...
王应辰。 字奕山,号菣园,王巷人。嘉庆进士,选授四川成都府新繁县知县,颇得民心。著有匏村集、姑熟游草、金台剩稿、蔗香诗草及无心居士诗草等。
邝日晋,字无傲,一字薜庵。南海人。官总兵。张家玉起兵东莞,日晋率部响应,战数有功,晋都督同知。明亡,礼道独,山名函乂,字安老。著有《楚游稿》、《磊园诗集》。清陈伯陶编《胜朝粤东遗民录》卷一有传。 ...
邝日晋。 邝日晋,字无傲,一字薜庵。南海人。官总兵。张家玉起兵东莞,日晋率部响应,战数有功,晋都督同知。明亡,礼道独,山名函乂,字安老。著有《楚游稿》、《磊园诗集》。清陈伯陶编《胜朝粤东遗民录》卷一有传。
陈舜道,字见华,又字莘乐,嘉定人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)考中举人,做了多年彭泽(今江西省彭泽县)教谕后,考中万历三十五年(1607)丁未科进士,为第三甲第六十名。 ...
陈舜道。 陈舜道,字见华,又字莘乐,嘉定人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)考中举人,做了多年彭泽(今江西省彭泽县)教谕后,考中万历三十五年(1607)丁未科进士,为第三甲第六十名。
谭谕,高要人。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(一五五八)举人,任五河知县。事见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四。 ...
谭谕。 谭谕,高要人。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(一五五八)举人,任五河知县。事见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四。
苏州府昆山人,字世周。少随父入京师,为顺天府诸生。在京见城阙戚里之盛,辄有歌咏,号神童。东归后闲居僧舍,常经月不窥户。诗名大噪,好事者争相传写。 ...
王伯稠。 苏州府昆山人,字世周。少随父入京师,为顺天府诸生。在京见城阙戚里之盛,辄有歌咏,号神童。东归后闲居僧舍,常经月不窥户。诗名大噪,好事者争相传写。
韩晟,字寅仲。博罗人。鸣金长子。明神宗万历十九年(一五九一)举人,授浙江遂安令,解组归,隐城东别墅。有《书云台稿》、《雁木稿》、《燕市稿》诸集。清乾隆《博罗县志》卷一二、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五。 ...
韩晟。 韩晟,字寅仲。博罗人。鸣金长子。明神宗万历十九年(一五九一)举人,授浙江遂安令,解组归,隐城东别墅。有《书云台稿》、《雁木稿》、《燕市稿》诸集。清乾隆《博罗县志》卷一二、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五。
潘之恒(约1536—1621)字景升,号鸾啸生,冰华生,安徽歙县、岩寺人,侨寓金陵(今江苏南京)。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。明代戏曲评论家、诗人。明嘉靖年间,官至中书舍人,得汪道昆保荐,入“白榆社”。与汤显祖、沈璟等剧作家交好。曾从事《盛明杂剧》的编校工作。撰有《叙曲》、《吴剧》、《曲派》等剧评,均收入《亘史》、《鸾啸小品》两集中,撰有诗集《涉江集》。晚年,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,在黄山汤泉附近建“有芑堂”,广邀宾朋、名人游黄山,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。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,取名《黄海》,随撰随刻,至去世未完稿。 ...
潘之恒。 潘之恒(约1536—1621)字景升,号鸾啸生,冰华生,安徽歙县、岩寺人,侨寓金陵(今江苏南京)。嘉靖间官至中书舍人。明代戏曲评论家、诗人。明嘉靖年间,官至中书舍人,得汪道昆保荐,入“白榆社”。与汤显祖、沈璟等剧作家交好。曾从事《盛明杂剧》的编校工作。撰有《叙曲》、《吴剧》、《曲派》等剧评,均收入《亘史》、《鸾啸小品》两集中,撰有诗集《涉江集》。晚年,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,在黄山汤泉附近建“有芑堂”,广邀宾朋、名人游黄山,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。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,取名《黄海》,随撰随刻,至去世未完稿。
刘克正,字懋一,号海樵。番禺人,从化籍。格长子。明穆宗隆庆五年(一五七一)进士。官翰林院检讨。年甫三十七而卒。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二八〇有传。 ...
刘克正。 刘克正,字懋一,号海樵。番禺人,从化籍。格长子。明穆宗隆庆五年(一五七一)进士。官翰林院检讨。年甫三十七而卒。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二八〇有传。
古诠,字言全。番禺人。俗姓黄。从天然老人薙染受具,特命诠领华首院事。以疲劳咯血,病蜕于华首。清同治《番禺县志》卷四九有传。 ...
释古诠。 古诠,字言全。番禺人。俗姓黄。从天然老人薙染受具,特命诠领华首院事。以疲劳咯血,病蜕于华首。清同治《番禺县志》卷四九有传。
山东濮州人,字子冲。苏祐次子。登乡举。幼年随其父宦吴,好习文,能为赋作诗。人谓其青出于蓝。有《苏仲子集》。 ...
苏澹。 山东濮州人,字子冲。苏祐次子。登乡举。幼年随其父宦吴,好习文,能为赋作诗。人谓其青出于蓝。有《苏仲子集》。
苏州府吴县人,字继孟,一字寄梦。宋濂弟子。诗文清丽有法,尤长南词新声。卒年八十余。有《梦庵集》。 ...
张肯。 苏州府吴县人,字继孟,一字寄梦。宋濂弟子。诗文清丽有法,尤长南词新声。卒年八十余。有《梦庵集》。
郑经(1642年10月25日—1681年3月17日),一名郑锦,字贤之、元之,号式天,昵称“锦舍”,籍贯福建泉州,延平王郑成功长子,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,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。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。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,郑经人在厦门,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,在周全斌襄助下,前来台湾弭平郑袭,自称“招讨大将军世子”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3月17日,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,终年40岁,谥号文王。 ...
郑经。 郑经(1642年10月25日—1681年3月17日),一名郑锦,字贤之、元之,号式天,昵称“锦舍”,籍贯福建泉州,延平王郑成功长子,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,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。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。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,郑经人在厦门,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,在周全斌襄助下,前来台湾弭平郑袭,自称“招讨大将军世子”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3月17日,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,终年40岁,谥号文王。
字昌仲,号振涵,祯之三子,赤岸人。卒于明崇祯庚辰。 ...
李全昌。 字昌仲,号振涵,祯之三子,赤岸人。卒于明崇祯庚辰。
(1620—1677)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,初名祥,字善伯。明诸生。明亡,其父魏兆凤削发为僧,隐后翠微峰,题所居为“易堂”,不久即死。际瑞与弟魏禧、魏礼及彭士望等居翠微峰,号“易堂九子”。常游食四方,屡入将帅幕府。康熙十六年,奉清帅哲尔肯命说降吴三桂将韩大任,为大任所杀。有《魏伯子文集》。 ...
魏际瑞。 (1620—1677)明末清初江西宁都人,初名祥,字善伯。明诸生。明亡,其父魏兆凤削发为僧,隐后翠微峰,题所居为“易堂”,不久即死。际瑞与弟魏禧、魏礼及彭士望等居翠微峰,号“易堂九子”。常游食四方,屡入将帅幕府。康熙十六年,奉清帅哲尔肯命说降吴三桂将韩大任,为大任所杀。有《魏伯子文集》。
梁有贞,字西麓。顺德人。有誉弟。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(一五五二)举人,官绵州知州。事见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四。 ...
梁有贞。 梁有贞,字西麓。顺德人。有誉弟。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(一五五二)举人,官绵州知州。事见清道光《广东通志》卷七四。
徐淮,字孟义,诸生,江阴人。好学有文誉。 ...
徐淮。 徐淮,字孟义,诸生,江阴人。好学有文誉。
(1557—1630)明常州府江阴人,本名鹗翀,后以字行,更字贯之。诸生,多识古文奇字,早谢举业,家世力耕。好购书,积书日益,仿宋晁氏、尤氏目录,自为铨次,发凡起例。补阙正讹,校雠同异,虽病不辍,尝助钱谦益撰《明史》。 ...
李如一。 (1557—1630)明常州府江阴人,本名鹗翀,后以字行,更字贯之。诸生,多识古文奇字,早谢举业,家世力耕。好购书,积书日益,仿宋晁氏、尤氏目录,自为铨次,发凡起例。补阙正讹,校雠同异,虽病不辍,尝助钱谦益撰《明史》。
浙江钱塘人,字子艺,田汝成子。以贡生为徽州训导,罢归。作诗有才调,博学能文。为人高旷磊落,性放旷不羁,好酒任侠,善为南曲小令。至老愈豪放,斗酒百篇,人疑为谪仙。有《大明同文集》、《留青日札》、《煮泉小品》、《老子指玄》及《田子艺集》。 ...
田艺蘅。 浙江钱塘人,字子艺,田汝成子。以贡生为徽州训导,罢归。作诗有才调,博学能文。为人高旷磊落,性放旷不羁,好酒任侠,善为南曲小令。至老愈豪放,斗酒百篇,人疑为谪仙。有《大明同文集》、《留青日札》、《煮泉小品》、《老子指玄》及《田子艺集》。
林熙春,字志和,号仰晋,生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海阳龙溪宝陇村(今潮安庵埠)人。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,家境中落,全凭嫂嫂抚养成人。但据志书所载,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(1583年)中进士后,授四川巴陵县令,不久即“以内艰归”。所谓“内艰”,即母丧(按,俗称父丧为外艰,母丧为内艰,统称丁忧,丁艰)。据此,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。当然,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。据称,林熙春为报答嫂恩,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,抵今池塘尚在。 ...
林熙春。 林熙春,字志和,号仰晋,生于嘉靖三十一年(1552年),海阳龙溪宝陇村(今潮安庵埠)人。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,家境中落,全凭嫂嫂抚养成人。但据志书所载,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(1583年)中进士后,授四川巴陵县令,不久即“以内艰归”。所谓“内艰”,即母丧(按,俗称父丧为外艰,母丧为内艰,统称丁忧,丁艰)。据此,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。当然,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。据称,林熙春为报答嫂恩,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,抵今池塘尚在。